学习强国
蔡宝武

蔡宝武

副总裁

我眼中的蔡院长

    

     宝武兄也是我的老港兄弟,早年我在上海港务局任上海港文学协会副会长时,他已是上海港收藏协会会长。多年不见,如今他已是上海滩著名收藏鑑藏家,上海市收藏协会名誉副会长,中国艺术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民间艺术研究院院长,院内聚集有200多个民间艺术大师,他本人且不时在电视上频频亮相,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宝武兄可算是上海新一代收藏活动家,25年来,走南闯北,千辛万难,觅得全国各地各种奇石600多块和数以万计邮票、火柴、火花及古玩、名家字画。1992年春,他在新居创建“宝藏陈列馆”,向社会公众开放,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和收藏爱好者。

         

          集邮之路坎坷连连

        宝武兄最早集邮起家,可在集邮之路上连遭二次打击。第一次是邮册发霉后,却屋漏偏遭连夜雨,失窍价值数万元的邮票。

       1974年,他读中学时从收集火花起就闯进了“收藏世界”。后来他又相中集邮,并与一位青年邮递员交上了朋友,取得了对方的信任,进而提出代送信件的建议。“文革”期间管理混乱,无人检查,为他开了方便之门。每天放学后,他在住家附近送信,每送一家,就向主人央求一张信销票,几年功夫竟然集到数千张,成为“邮票收藏暴发户”。

        1976年,他到上海港民生公司(原二区)当装卸工人。工作虽劳累,但收入比其他行业多。他省吃俭用,全部积蓄用于购买收藏品。可天灾人祸也同时袭来,1987年春夏之交,家里翻修旧屋。黄梅季节阴雨连绵,室内湿度特别大,使3本邮册发霉,损坏了部分珍贵的邮票。时隔不久,“梁上君子”光顾蔡家,偷走价值数万元的邮票,二方连猴票亦荡然无存。这次打击使他万分懊丧,彻夜难眠。经好朋友劝慰,他才从苦闷中摆脱出来,他想:“生活的乐趣在于追求,有了追求,生活才得以充实,收藏这条路我走定了!”经过十多年不懈的探寻,他已集藏邮票1万多枚、火花4万多枚,还有不少古玩、茶具、名家书画,成为上海港的“收藏大户”。

         

            第一批奇石“玩家”

        他是上海奇石市场最早一批玩石头的,我让他说说过去的故事,他说起初涉之道时的—个“付学费”的故事。



        上世纪90年代,奇石成为新宠,这也引起他的兴趣。一次,有个古玩商人向他兜售奇石,初涉此道的他被狠狠地“斩”了一刀:4000元加上一些礼品,买来的竟是一堆做过假的货色。从此他吸取教训,买了厚厚几本奇石、玉器鉴赏书籍,埋头研读,同时向行家求教,学习有关鉴定知识。进而走出上海,深入江浙产石山区,走访石匠师傅,观察奇石特征。多读、多看、多研究,熟能生巧,渐渐入门。他以藏养藏,用邮票、火花与人交换奇石,或出钱购买。他在海港工作,接触四面八方,广交朋友,加之为人豪爽大方,朋友们也愿向他伸出援手,送来奇石。短短几年,蔡宝武集藏奇石数百块,令人刮目相看。

        1992年春他的收藏品陈列馆揭牌仪式同举行,令200多位宾客们最感兴趣的是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奇石,这些天然艺术品中有南京雨花石、河南黄河石、山东天景奇彩石、红丝石,济南彩桃石,安徽灵璧石、广西螺蛳石、象鼻石,东北和内蒙古的玛瑙石和各地象形石等许多品种,还有难得一见的南极石,它的身上居然长出绿蓬蓬一片草来,在摄氏零下几度的环境里,草会变色,叶丛中还开出几朵绿中透白的小花,充满勃勃生机。这是“雪龙号”船长从冰天雪地的南极带到上海的奇石,特地赠给他的。

         他还告诉我一段寻访奇石的特殊经历。 1997年11月,他约两位藏友从上海出发远赴洛阳,在河南朋友家里落脚。逛了两天古玩地摊,他购得6块黄河石,有火兔、黑猴、黑白色奔马、红黄色肥猪、老翁执杖图和人字形文字。河南朋友见他们意犹未尽,又出了一个主意:“豫西山区还有美石,不过那里路太远,又是穷乡僻壤,怕你们上海人吃不得苦。”他立刻表态:“收藏哪能怕吃苦,我去!”翌日清晨,4人搭车出城,向豫西驶去。

        第二天,山路难行,骑驴赶路。晌午时分赶到了目的地。来到一个这一带怪石嶙峋的山林荒野中,他们翻山越岭,攀岩而上,好不容易登上山顶。当地向导指着洞口对他们说:“这座岩洞洞深百把米,可能有你们要找的石头。下去千万要小心呀!”宝武笑着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在漆黑的洞里,他们借着手电筒的亮光,扶着潮湿的洞壁,小心翼翼地摸索着前进。为防止返回时迷失方向,他们走一段路就在洞壁上做个记号。走到险峻处,前面的人用绳子扎在身上,由后面的人拉着,一步一步地慢慢朝下移动。

    边走边搜寻,大约探到三四十米深处,突然看到几块奇石,一阵惊喜,异口同声地说:“不虚此行,终于找到宝贝了!”每块奇石约重15公斤,皆有天然的艺术造型。宝武选中一块水滴石穿的玲珑石,形似一座山顶古庙,古朴雅致,仙气横溢,不用雕琢,就是一块艺术瑰宝。3人费了好大的劲,才将奇石吊出洞口。

       宝武兄在上海收藏界的知名度还是很高的。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他就先后在上海南京路举办过3次个人收藏展,在上海美术馆展览时,更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1988年初夏,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收藏欣赏联谊会、上海港务局团委、上海电视台等7家单位联合为蔡宝武举办个人收藏展,在全市引起了轰动。1993年8月8日,“收藏活动家蔡宝武收藏名人陈列室”对市民开放,并作为上海旅游开放项目之一。

    2013年8月8日,在上海中福古玩城一楼展览厅,由上海市收藏协会、上海工艺美术协会和中福古玩城共同举办了“收藏活动家蔡宝武收藏名人名艺作品展”开幕仪式。全国多家电视台、杂志和报刊报道过他的收藏事迹。

.         

          打造民间艺术之家的落脚点

       由于积极参加社会收藏活动,20世纪80年代宝武兄先后当选为上海港收藏协会会长、宝山淞南收藏协会会长、上海市收藏欣赏联谊会常务理事、副会长。

   1991年秋,他应邀赴京出席中国青年艺术学术会议,并在会上作了《收藏,作为一种文化艺术正在崛起》的发言,受到与会者一致的好评。1990年获得上海艺术节优秀组织奖。 2000年被编入《上海年鉴》《上海文化年鉴》2002年获得文化节部优秀组织活动金奖。2008年获得中国文联共和国艺术家奖。


 

        他从担任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民间艺术研究院院长后,就把主要精力放在民间艺术研究院的工作上,他挖掘了散落在民间的一大批艺术家和民间大师,为这些人才建造了一个文化交流的大家庭,打造了一个民间艺术之家的落脚点。

         民间艺术研究院成立多年来,他主要做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大量民间艺术对外交流的工作,研究院组织民间艺术家和特艺表演师到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举办文化艺术演出、展览活动、交流展示会等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二是重大节庆活动。世博会期间,他多次举办如“迎世博纪念品全球华人设计大奖赛”,“上海民间艺术世博纪念品设计展评选”等大型展示,还小组织艺术家们参与了世博会中心文化节会场的文化艺术展演活动,博得了中外观众的交口称赞。

        三是组织长三角地区的文化交流,加强与深化地区间的民间文化合作,这几天他又要带队去杭州为家庭收藏陈列室授牌了。

        四是做好社区普及工作。他在上海创意建立了40多家家庭陈列室,推动了社区服务的收藏热。小组织会员到居民新村作收藏咨询。

       在他的陈列室里,我看到了堆放着满满的他收藏的各类大师的书画,以及民间艺人的作品。他还是个热心人,会把自己的藏品捐给门当户对的当代档案馆,航海博物馆。他对海港还是一片深情,当听说老民生港区旧址将变成创意中心时,他说一定找出珍藏的民生港区老照片送给他们。